SIDEBAR
»
S
I
D
E
B
A
R
«
环保线装杂记本装订
พ.ค. 7th, 2019 by Kwan Swee Huat

环保线装杂记本装订

崇圣华侨大学极注重环保。图书馆馆长环保意识尤重,因此于3月21日上午,在图书馆楼面层大厅举办具环保的活动——Be My Guest,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并实践环保于日常生活中。今天的其中一项“复印纸再利用”,即利用图书馆部门的日常影印作业过程所产生的废品,制成杂记本以达到“物尽其用”。这些纸张因另一面未被复印,仍是空白净洁,如就此丢弃或送做“再生纸”则非常可惜,即浪费资源也不合环保。因此,收集这些报废的印刷纸,以基本简易的线装书装订法,教导有兴趣学习者前来制作简单杂记本,即可节省纸张资源,又可实质支持环保运动,尽爱护自然环境的义务,诚一举数得。

这实用且简易操作的工作坊吸引了不少本图书馆同仁及本校学生的参与。

照片提供者:Buaatchara(彭仙荷)

 

一、线装杂记本的基本结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星云大师全集 赠予华侨崇圣大学仪式
ต.ค. 15th, 2018 by Kwan Swee Huat

佛光山曼谷文教中心送来了一份珍贵的书籍——《星云大师全集》。今天(2018年6月28日)是学校图书馆举办接受《星云大师全集》赠送仪式的重要日子,叶校长欢欣接受法露喜雨,主要来宾有主持赠书的心定法师、本地及台湾的居士代表、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同仁等,济济一堂。

礼堂布置简单庄严,讲台前三百六十五册全集排列桌上,堂皇壮观。壁上悬挂着一脸和蔼笑容的大师巨像,为场面带来慈祥欢乐的气氛。星云大师是现德高望重的佛教大师。不单佛教界乃至其他领域,有着及其崇高的地位。

大师现年九十二岁、出家八十年、弘法六十多年,毕生奉献于弘扬“人间佛教”。

据资料显示: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出生于1927年8月19日,十二岁时便在南京栖霞寺随志开上人出家,承继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后来入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研修佛学。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到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大师以其“人间佛教”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社会,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不分贫贱富穷,一律平等提携共创人间幸福境地。因此,大师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佛教学院六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数十所,如智光中学、普门中学等;高等学府有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等。大师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图书目录柜
ก.ค. 2nd, 2018 by Kwan Swee Huat

新任务

Catalog-Cabin-1

我念旧。

进入图书馆大堂,眼前一亮见到一列排开多抽斗的木柜子,一些抽斗半拖出安放着简单盆栽。久违了的图书目录卡柜子。见了它,倍觉亲切。也勾起回忆青少年时代中学生活。现今图书馆采用电脑资料库,讯息储藏量大,只要在键盘上输入基本资料,即可出现大量书名,从中挑选所需书籍,方便极了。

那抽斗柜子,都已经被淘汰多时了。现代青年学生不但用不着也不认得它是何物。

图书馆新进书籍刊物(不论新书或旧书),除了登录“大簿”(Accession Book)外,更须制作三种不同目录卡:书名卡(Title)、作者(Author)、分类卡(Subject)。制作卡过程费时耗神,之后须再分别装入上述不同的目录抽屉内供读者使用。

Catalog-Cabin-2.jpg

(图片)

我的中学时代的学校图书馆藏书,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丰富,当时却采用闭架制度——书不公开让学生自由浏览借阅,必须通过上述书卡柜里的卡片,寻得所要的书名与编号,将它写在小纸片上,交予学生图书管理员到藏书室里照单取书、登录、盖上借书期限日期,借阅手续方算完毕。

找书就必须通过靠立墙边的一排木制多小抽屉书卡柜,按照笔画寻找。书卡柜分书名、作者及出版社三大类,只要有馆藏即能在这三大类书卡中寻获所要书籍。

我因此对藏书室里有那么大藏量的书籍刊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加入学生图书馆管理员计划,一任至毕业为止。读书习惯、藏书嗜好都在这时培养起来的,对图书馆的工作的兴趣也在这时开始萌生。

睹物思情,过去几份文事工作都与藏书有关,当时还没有电脑这工具,都采用人工操作书写书卡。回忆起抄写目录卡与在书架群中搜寻同学们索取的书,乐趣无穷。

这些目录卡柜子,曾经为这大学的师生们作出贡献,见证了学生青涩入校成熟成长投身社会。时代更替,任务终结,功成身退成了图书馆的文物。它们并没有被无情的抛弃,反而赋予新生命——默默伫立怀抱盆栽绿化美化大堂。不离不弃,创新再利用,何尝不是美事呢?

 

我与泰华文化文艺的渊源
ก.ค. 2nd, 2018 by Kwan Swee Huat

二十多年前为了解早期南来东南亚后的华人社会,常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索阅缩微胶卷,从中获取有关华人的讯息。书城的书店寻找自个需要的书籍,其中今古书店的旧文史书刊,满足了我部分的好奇心。

旧报章提供着大量近百年的华人社会的各种活动报道,多注重于政治军事灾难.旧籍常见“暹罗”“泰国”的描述,其历史、民俗、传说都叫人向往。常耳闻议论泰国的华文已衰弱消亡,我怀疑这种说法。因此泰国华人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华文的传承更有莫名的兴趣。。

1995年中偶然的来到泰国。在华人商业区即俗称唐人街处溜达,见路边的繁荣拥挤不堪的杂货档口,摆卖着中原报,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及中华日报及其他多种中文刊物,即迷惑也惊喜­——华文并没消失在泰国!“泰国已无华文”的传言,不攻自破。

石龙军路旁的南美书局为此地首屈华文书店,售卖种类繁多的中国书籍及文具,楼上有几十种泰国当地华文著作在书架上;比邻的巷口有着旧书地摊,摆卖泰文与华文旧书。当时还有3家旧书摊贩卖华文旧书,多属 港台言情软性读物。那时的泰华旧书价格低廉,吸引我的大量购买泰华文史文艺出版物,二十年来兴趣至今未曾减弱。

在南美书局因大量购买搁放已久的泰华文艺书籍,惊动了老板陈式金老先生,由他介绍认识了泰华社会与经济研究专长的张仲木先生,后引见认识了林长茂先生等人,常被邀请出席他们的聚会,聆听有关泰华社会百年来各种沧桑经历,获益不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Substance:WordPress   »  Style:Ahren Ahimsa